分類: 經營理念

  • 戈壁徒步之旅

    今年10月,在好朋友的簇擁下,參加一趟戈壁行。

    這是一段在戈壁沙漠行走4天3夜的挑戰賽。

    我們必須要全員到達終點才算挑戰成功。

    算是今年對身心靈最大的一次洗禮,我在過程中體驗到很多人生。

    我們12個人一組,一開始大家並不互相認識。

    所以各走各的路,沒有太多的在意彼此狀況。

    然而在最後一天,所有人都走到了一起,等待所有隊員平安抵達終點。

    戈壁是孤獨的挑戰,但一路的同行者讓我明白,人生重要的不只是成績,而是隊友的鼓勵與支持。

    走完第一天以後,雙腿已經開始疼痛。

    所以第二天是真正的挑戰,必須要用意志力和耐力突破。

    因為每走一步,都會感受到肌肉在抗拒自己前進。

    當腳下的路看似沒有盡頭,只有不斷前行,才能戰勝內心的懷疑,告訴自己:我比想像中更強大。

    等到了營地以後,雙腿已經酸痛很難站立了。

    人的一生為了什麼奔赴?為了成就、為了理想、還是家人的關懷,不只是生存糊口。

    有些人對別人的痛苦感同身受,會蹲下來安慰,試著撫平疼痛。

    也有一些人,雖然打著服務的名義,卻只服務自己認識的親朋好友,對陌生徒友視而不見。

    這時候,我彷彿看見社會的縮影,以及反思自己能否更深刻體諒對待病患。

    其實,醫師最需要修練的是無分別心。

    不能因為親友需要治療,就加倍關懷。陌生人來求助,就當成例行公事。

    這讓我想起剛開始執業的時候,對每一位病患都是謹慎又真誠的模樣。

    我不會因為任何好處利益,放棄我專業的見解。

    真正的醫生,看到的不只是疾病,而要看到痛苦和苦難中的人,需要幫助的那一份期待。

    醫者的仁心,可以讓絕望的人內心感到溫暖。

    人的一生有很多遺憾,因為恐懼,因為放棄,錯過了很多美好的成果。

    但人生最大的遺憾,除了恐懼、不敢嘗試;還有沒能在別人的生命中留下感動。

    路邊有陌生的徒友為我揉腿、拉伸,支持我一定要走到終點,成為難得的回憶。
  • 領導力工作坊

    利用周末的時間,參加了一個四天的領導力工作坊

    Larry gillman是美國導演、演員,並且精通心理學理論。

    靈魂的旅程:從恐懼到領導

    每個人都是神聖的靈魂,從我們誕生在這個世界的那一刻起,我們便開始了一段非凡的旅程。

    從幼兒時期的天真、純真,到成長為成人的智慧與成熟,無論我們經歷了多少苦難與挑戰,我們一直都在,依然存在。我們的信念與經歷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的每一步。然而,隨著歲月的流逝,有些信念成為了束縛,讓我們無法完全展現自己的潛能。

    這是時候,我們需要拋開那些不再適合的束縛,勇敢面對真相,讓恐懼消散。

    領導自己

    當我們開始領導自己,我們首先需要面對的是內心的恐懼。這些恐懼可能來自於過去的經歷,或是我們對未來的不確定感。問問自己:

    1. 我的恐懼是什麼?
    2. 我看世界時,帶著什麼樣的有色濾鏡?
    3. 如何才能看到真相?
    4. 我此刻感覺到什麼?
    5. 我接收到什麼樣的訊息?
    6. 我有哪些臆測?

    這些問題能幫助我們深入了解自己,進一步擺脫那些不必要的阻礙。

    阻礙溝通與領導的信念

    溝通與領導常常會受到某些信念或機制的阻礙。我們是否真正聆聽他人?

    當我們聽別人說話時,我們可能會覺得自己才是對的,忽視了對方的觀點。或者,我們可能會害怕自己不夠好,害怕不知道該如何回應,甚至害怕傷害別人,以至於該說的話說不出口。

    然而,真正的領導力在於能夠看見對方的需求,理解他們想要傳達的訊息,並幫助他們讓其他人也能接收到這些訊息。我們需要與對方同步,看到並轉譯真相,分辨事實與抽象的概念。

    這讓我想起在牙科診療時,我常常對病患說的話,我告訴他們要面對事實,否則病情不會改變。

    領導力的定義

    領導力不僅僅是指揮與指導,更是一種深層次的引導。它包括了:

    1. 指出方向
    2. 引導途徑
    3. 帶領他人
    4. 指揮行動
    5. 身先士卒
    6. 率先示範

    領導力的練習

    練習是領導力成長的關鍵。我們可以嘗試寫下一些沒有說出口的對白,假裝給眾人演講時的介紹,或是透過鏡子練習,觀察自己是否展現出領袖的魅力。

    此外,我們也需要去定義創意、羨慕與羞愧,並進行羞愧練習,回憶並說出童年最感羞愧的經歷。這些練習能幫助我們深入挖掘自己的信念,無論是關於事業、金錢還是人際關係。

    最後,對於兩性的好奇心也是不可忽視的議題。我們需要勇敢地面對,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。每晚入睡前,告訴自己「睡覺會滋養我、療癒我」,讓自己在平靜中迎接新的黎明。

    領導是一個終身的課題,無論是在工作中,還是在生活中。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的領導者,首先領導自己,然後帶領他人。當我們勇敢面對恐懼,直視真相,我們便能成為真正的領袖,引領自己與他人走向更光明的未來。

  • 我看美國總統辯論的心得

    最近6/28美國舉辦的總統辯論

    美國選舉辯論的存在,是為了讓候選人有機會直接面對全國人民,展示他們的政策立場、領導能力,以及對當前重要議題的見解。

    我從這場辯論中比較難理解候選人政見的展示,大部分內容為政策批評的舞台。這些辯論揭示了經濟和外交政策背後,兩人意識形態差異。

    簡單來說,就是政府資源的分配。在辯論中,資源分配問題的探討,常常指向政府的浪費行為。

    因為經營一個組織的過程中,避免預算浪費是極其重要的,如果沒有充裕的資金,難以面臨突如其來的更大災難。

    所以應該避免浪費在沒有結果,或是過度開支的解決問題方案上。

    特朗普在辯論中以讚揚自己的政策開始,捍衛國家權益,是值得肯定的地方。

    主張為富人和企業減稅,認為這能激勵企業將營收拉回本國。他還強烈批評拜登在邊境政策上的鬆懈,以及拜登任期內爆發的國際衝突,如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爭。特朗普的言論激烈,經常使用比喻和假設性語言來攻擊對手。讓人難以判斷真實性。

    他很擅長批評拜登政府的無能,讓拜登難以招架。

    拜登的辯論策略則較為防守,他通常指出特朗普在疫情和經濟管理上的失策,所以稍顯弱勢。

    拜登批評特朗普的誠信和品格問題,並以開放性政策來回應特朗普的攻擊,主張創造工作機會並支持國際合作,如在烏克蘭危機中組織國際支持。

    他認為整體環境的共好,才能保住美國的前景。

    兩位領導人的辯論,揭示我一個重要觀點:沒有任何一位領導者是完美無缺的。

    然而,對於選民來說是極其困難判斷的。因為辯論中不乏故事、編造、未被證實的言論。

    並且,一般民眾也難以判斷國家的競爭力,應該由誰來確保、需要什麼能力。

    我相信無論在誰的領導下,都會有失誤、都會犯錯。

    重要的不僅是指出對方的錯誤,更應該展現如何容納不同意見,避免過激衝突,並維護公共利益。

    這是我期待的領導風格,建立在理解和包容的基礎上,尋求共識和進步,保證社會的長期穩定和繁榮。

    因我在經營的路上,尤其仰賴美好的願景,跟保持良善正直的品格上。

    川普在對方攻勢下,時常露出愧疚的表情。
    甚至用高爾夫球能力,宣示自己的體力。
  • 我執我見 是人類的問題核心

    即使對佛教只有很粗淺的認識,我深深感受佛教是以人為本、有科學精神的學問。

    拜讀了一位佛教高僧普獻法師的著作,體會到我執我見,是人類問題的核心。

    我執:是對自我存在的錯覺或誤解。對自我有一種固有的執著,認為自己是一個獨立且恆常的實體。

    我見:是對我擁有這樣的觀點的堅持。這種見解是基於對自我身份的錯誤認知和過度的自我中心思想。

    簡單來說,錯誤的念頭產生、不願意改變,人就出問題,人就會生病了!

    佛教是很科學的學問,他把感受和念頭都細分、分類,對應出各種解決方法。

    人最常見的六種錯誤念頭,會產生煩惱的念頭:

    1. :貪是對事物的強烈渴望,包括財富、感官享樂、關係等。這種心理狀態導致對所欲之物的執著和貪婪,是對滿足和擁有的不滿足。
    2. :嗔是憤怒、仇恨和敵意的心理狀態。這種情緒反應通常源於挫折感或對他人的行為或情況的不滿。嗔讓心境變得煩躁不安。
    3. :癡是無知或誤解的狀態,是對真實狀態的無知,包括對無常、苦和無我(三法印)的無知。這導致錯誤的看法和行為。
    4. :慢是自負或自傲的心理狀態,是對自己的過度估計和對他人的低估。這種心態妨礙了對自我和他人的客觀評價。
    5. :疑指對教義或實踐的猶豫不決和懷疑。這種心理狀態阻礙了對佛法的信仰和實踐的堅定,使人在精神修行的路上感到迷茫和不確定。
    6. 惡見:惡見是錯誤的見解或信念,這些信念違背了佛教的基本教義。這包括否認業力和再生的存在,以及不相信因果律和道德行為的重要性。

    佛教的修行,就是為了消除、根除這些念頭。

    這和牙齒健康的最高哲學,就是為了根除孳生在牙齒周圍的細菌,不謀而合。

    很有趣的是,細菌是天生會有的、自然產生的。象徵這些煩惱的念頭也是天生的,就像人的本性,必須透過後天的努力才能消除。

    健康的宗旨,就是消除不健康。

    科學家發現,人的身體本來就有癌細胞。

    癌細胞是由正常細胞突變而來。這些突變可能是由遺傳因素、環境因素或是隨機事件導致的。

    正常情況下,人體的免疫系統能夠識別並清除這些突變的細胞。然而,如果免疫系統功能出現問題,這些細胞就可能生長和繁殖,最終形成癌症。

    生病,就是提醒我們,應該要改變了!

    但若我執、我見的念頭,讓人無法改變,人就難以恢復健康。

    人的飲食、作息,就是調節免疫的關鍵。所以,疾病是吃出來的,飲食不健康,免疫就不健全。

    佛教對人的幫助,就在於修行與覺察。

    很多人不斷重複同樣的行為,因為沒能覺察,不知不覺。

    首先一定要覺察,念頭的由來是自我。然後藉由正念,取代錯誤的念頭。

    錯誤的念頭,不要壓抑、不要放縱,而是要覺察他的起、滅,然後藉由正念取代之。

    這就是淨化身心的開始,也是健康的法門。

  • 醫療管理的精髓在於防患未然

    醫生,不就是掌舵於疾病與健康之間的舵手嗎?

    探索過管理學的廣闊領域後,我發現,不論是航向短暫的浪濤、遠航的洋流,還是深潛的海溝,管理便是那解答問題的羅盤,涵蓋了短期對策、長遠規劃及根本解決之道。

    醫療和管理之間,存在什麼共通點?

    以牙齒疼痛為例,這不僅是一個案例,而是一幅畫,描繪了問題解決的多重維度。

    短期對策如同止痛藥,迅速而有效,讓日常生活回歸正軌。

    但這僅是序幕,真正的故事在於背後的診斷——是什麼讓牙齒哀嚎?蛀牙?那接下來的修復,就如同修補帆船,確保它能承載更多的遠航。

    而最終,探索到的是對牙齒保健重要性的深刻體悟,這不僅是修復,更是對未來的預防——從根本上避免蛀牙的再次侵襲。

    這三重奏對於牙科疾病來說,不可或缺。如若僅停留於短暫的舒緩,那問題將會如海浪般一次又一次地襲來。

    專業的醫師,對症下藥,給予自己擅長的建議。

    負責任的醫師,診斷原因、探討各種方案,如何維持長久。

    有使命感的醫師,熱切想要解決問題,期望你產生真正的改變。

    思考一下,現實生活中,有多少疾病仍在短期的港灣徘徊不前?

    高血壓若只是依靠藥物的浮木,未曾決心尋找根治的航道,終將面對中風這一海嘯的到來。

    而現實中的醫療,似乎缺少了對浪潮之前的警鐘。

    例行的檢查與診斷,宛如瞭望塔,是預見風暴、預防災難的最佳策略。醫療與管理之間的聯繫,如同海與天的交融,值得我們深入探討。雖然醫生扮演著治療疾病的關鍵角色,但在醫療的大海中,管理的舵手同樣重要。在醫療的航船上,管理者不僅要應對風浪,更要引領船隻穿越險阻,達到健康的彼岸。

    例行性的檢查、診斷,都是防患未然的最佳手段。

    預防勝於治療,這不僅是一句話,而是一種行動的指南。在醫療領域,這意味著我們要在問題萌芽之前,就布下網絡,以預防為先導。從推廣健康生活,到定期的健檢,再到疫苗的普及,這些都是我們的預防網,旨在攔截疾病,保護健康。

    此外,醫療服務的提供也需如同精密的鐘錶,確保每一環節的精準與高效。這需要管理者的智慧,以確保資源的最優配置,服務的及時性與質量。

    而在這一切的背後,是與患者及醫護人員之間的無縫溝通,確保信息的流暢與共鳴,這是提升治療效果的關鍵。

    總結而言,醫療與管理之間的聯系密不可分。通過預見問題、制定策略,我們不僅能夠確保醫療的平穩,還能提升服務的品質與滿意度,共同迎向一個更加健康的社會。

  • 企業是生產人的地方

    開業多年後,我漸漸體悟到一個道理。

    企業不僅僅是生產商品或提供服務的場所,更是孕育人才的搖籃。

    這種體悟來自我對各種心理學、管理學、經營學等書籍的研讀,以及參加無數課程和講座的心得體會。

    我在執業的第三年開了一家診所。

    即使現在已經離開了那個診所,我仍然看到他們歡聚在一起。

    我心想,當初的努力沒有白費吧。

    我為他們的成長,由衷感到高興。

    一間診所,提供的不只是各種各樣的醫療服務。

    更重要的,是醫護人員為了什麼去服務。

    經過多年的培養,診所已經孕育了這些優秀的人才。

    而這些人才又走向社會,影響著社會的發展。

    因此,我不得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,對人的內心產生了什麼影響。

    因為每天的言行,都在累積塑造著人的品格。

    這是經營者的責任吧!我想。

    因為大多數人的行為深受環境的影響。

    我必須更加努力地提升這個環境的品質。

    生而為人,什麼樣的素質是首要重視的?

    我想是誠信,也就是不應該為了自己的利益去欺騙。

    這也是我從業以來堅持的服務態度——絕不占人便宜。

    因為誠信是社會的根基,人與人來往的基礎。

    什麼樣的人,就形成什麼樣的社會。

    我最崇拜的經營者,是日本的稻盛和夫。

    即使近年已經離世,我仍然無法忘懷他提出的“利他”經營理念。

    任何經營技巧,都無法像稻盛的教誨一樣觸動我的內心。

    我想,只要能培養出這種價值觀的診所,那就是成功往前一步了。